美國非營利組織國家家庭學習中心(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Literacy)表示,我們說話時所聽到的聲音會受聲帶的震動,把聲波透過骨頭和細胞組織傳遞到腦部。另外,聲波也會從耳朵進入耳鼓膜,達到耳蝸,再將聲波傳送到腦部,也就是說,說話或唱歌時同步聽自己的聲音,有兩個聲波管道。而錄音後聽聲音,及別人聽到的,卻只有耳道這個途徑,少了骨頭和細胞組織能產生的低頻率,所以我們的聲音...
人類祖先在野外生存需要依靠耳根部肌肉使耳朵轉動,以便隨時可以了解周圍聲音情況,識別危險。人類直立行走以後,頸部靈活性大大增強,可以更快發覺周邊危險。因此,早期人類的耳根部肌肉逐漸退化。 人類也是由動物進化而來,屬於高等動物。人和動物一樣,耳後都有一塊動耳肌,需要神經支配才可以活動。但是,現在大多數人的動耳肌已經退化,因此耳朵就不會動。耳朵會動,帶有一定遺傳因素。曾經有生物學家證實,耳朵可以動,是大...
如果妳是女人,是否也會像媽媽一樣,老是覺得家中的男人看電視聲音開得太大聲?如果你是男人,是否也聽不清楚女人的輕聲細語,請對方重說一遍,還被認為在裝蒜?或許大家聽過女人投訴半夜嬰兒大哭時,丈夫總是比較慢醒過來,甚至任何聲音都聽不見繼續睡覺。 沒錯,男性的聽覺天生比女性差,男女在處理聽覺的構造上有不同之處。有研究發現,當播放一個一千五百赫茲的聲音給嬰兒的右耳聽時,發現女嬰的大腦聲音反應比男嬰高百...
大腦過濾聲音不是故意的。 《自然》雜誌上刊登了一項對老鼠的大腦進行觀察和實驗的研究,發現即使是老鼠的大腦,也有過濾聲音的能力。大腦實際上能消除部分的噪音,如上述說的呼吸聲、咀嚼聲以及腳步聲。過濾系統讓這些聲音進不到控制聽覺反饋的區域,反而更能清楚聽見周遭環境的其他聲音。 在大腦皮層中,「聽覺」區域處理聽覺刺激,「運動」區域產生反應,指揮肌肉運動。熟悉自己走路的聲音後,聽覺皮層和運動皮層之間的...
人體有一種神經分支叫鼓索神經,它剛好穿過中耳,連接了舌頭表面的味蕾和大腦。因此,如果我們的耳朵出問題,很有可能會影響判斷味道的能力,因此某些耳朵手術有機會造成辨別味道困難,或者耳朵疾病會影響味覺。 原文連結:http://www.biodiscover.com/news/research/650788.html...
人臉上有很多生物特徵,它們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身體的健康情況,比如人的耳朵。耳朵是人體的縮影,幾乎所有臟器的變化都能從耳朵上表現出來,古人也把耳朵大視為有福的象徵,科學研究證實耳朵的大小與人類的壽命有一定的關係。 現代研究認為,人和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,成年後雖然全身和內臟的發育停止了,但耳朵卻是唯一例外,它一輩子都在不斷長大,平均每10年長1.4至2.2毫米。雖然其增長的速率很不明顯,但確實是在增長,...
耳朵癢相信大家都經歷過,但就不知道為什麼會癢,那麼耳朵癢是什麼原因呢?只要是耳屎掏耳朵這個動作,相信很多人都做過,因為耳朵癢,所以一直想用挖耳勺去撓撓,但有時候越掏越癢,特別是晚上,癢得睡不著覺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;有時掏過耳朵後,很快又覺得有東西在裏面塞著,儘管三番五次的挖乾淨耳屎,但仍然感到癢,那麼耳朵癢是什麼原因呢,會不會是多,黴菌、過敏或太乾燥,還有就是耳朵發炎。 特別是在運動後...
研究顯示,右耳更「聽勸」,左耳則對情話的感受力更強—— 平常我們聽聲音的時候,很少會在意是左耳還是右耳。但是,多項科學研究卻表明,左右耳也有它們各自的「偏愛」和「擅長」。義大利科學家的實驗發現,人類右耳「耳根更軟」,更容易聽從意見,執行命令。同樣的話,對著右耳說就比對著左耳說聽進去的更多。可如果說甜言蜜語,情況又不同了,這時對著左耳說也許更加奏效。這是真的嗎?其原理是什麼?圍繞耳朵,有哪些新...
聽力實際上就是耳對外界聲音刺激的感覺。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對任何感受都有明顯的主觀意識,都受興趣及注意力的影響。譬如正在播放一曲很優美動聽的歌曲,如果你有許多事情急著要辦,或者有很多事正在考慮,即使這個曲子再好聽,你也會毫無興趣,任其在耳邊回響,似乎沒有聽到。這就是情緒和主觀意識的作用。 人類的聽覺功能,已經達到了高度分化的水平。它對聲音感覺的敏感性幾乎是很難想象的,對聲音強度的感受範圍...